「台灣口香糖-檳榔」,毋湯喔~~
健康管理中心
嚼食檳榔的習慣存在於台灣許久,更也是民眾的傳統習慣之一,檳榔更有「台灣口香糖」之稱,雖為少數農民帶來部分的收入,但隨之而來的負面影響,卻是遠遠高於好處。根據衛生福利部106年死因統計和國民健康署104年癌症登記資料,口腔癌位居男性國人癌症死亡原因及發生人數第四位,以全國縣市嚼檳榔率來看,雲林縣106年度男性嚼檳榔率10.1%全國排名第五名,每年口腔癌發生人數約7千名新診斷為口腔癌,其中就有3千人死亡,男性佔發生和死亡人數約9成(陳昱鑫,2018)。
口腔癌國際癌症中心(IARC)也將吸菸與嚼檳榔列為第一級致癌物,即便是單純的檳榔子,其致癌的證據亦已充足,很多人誤以為「吃檳榔包料和石灰會得口腔癌,改吃包葉仔,就能降低得口腔癌的機率,甚至天真以為能僥倖逃過一劫」這是錯誤的!因為檳榔本身就是一級致癌物,即使不加紅灰、白灰、荖花、荖葉,光嚼檳榔就會致癌!